日期:2025-08-04 08:25:42
文|朱怡淼策略资本
由申奥执导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的罪证影像,影片聚焦吉祥照相馆内的七个普通百姓的觉醒与抗争,将宏大历史叙事浓缩为小人物的生存史诗,并运用深刻的隐喻装置与克制的镜头语言还原历史细节,重现了那段铭刻于民族肌理深处的血色记忆。
一、微观史视域下的战争记忆
《南京照相馆》的创作基底建立在严谨的史料考证之上,1938年南京市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内,十五岁的学徒罗瑾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秘密洗印了记录日军暴行的16张照片并将其制作成相册,随后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了这本珍贵的相册,最终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这本浸染着屈辱与反抗的相册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关键证据。
影片取材于这一真实历史事件,其在叙事结构上超越了全景式的宏大叙事,以微观史视角再现历史真相与战争记忆,通过“吉祥照相馆”这一微观空间,以小见大,将镜头对准一群原本只求自保的平民如何在日军暴行面前完成从“苟且偷生”到“觉醒反抗”的蜕变。
吉祥照相馆原是南京城烟火人间的缩影,承载着最朴素的市井祈愿,和睦的全家福、幸福的结婚照、英姿飒爽的军人照……
快门定格了无数平凡幸福的瞬间,然而日军的铁蹄却碾碎了这一切祥和,照相馆的地下室策略资本,成为沦陷的南京城中一个“安全孤岛”。
七位平民因机缘巧合共同躲在了这一避难所,这些人并非天生的英雄,他们最开始都尽可能地寻求自保方式,希冀能在乱世中苟活下去,被迫与日军的摄影师伊藤秀夫合作帮助其冲印照片,但日军要求洗印的所谓“亲善”照片,在显影液中浮出的却是令人窒息的惨案,被侮辱与迫害的不是远方的陌生人,而是电报局的李小姐、柳树巷八号的店家、广安街37号的姜老板等一个个熟悉的面孔。
伴随间接目睹与亲身见证日军的残暴行径,主角团的良知被逐步唤醒,从个人命运开始心系国家命运。
照相馆老板老金坚决提出要留存这些照片;唱过穆桂英、梁红玉的毓秀深知“不能做秦桧的老婆”。这种“去英雄化”的叙事,更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中的普通人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完成伦理抉择。影片以惊人的历史还原力,复刻了真实罪证照片中的细节。
苏柳昌、宋存义等人以生命为代价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叠胶片,更是让日本历史罪行在审判法庭上“显影”的关键证据。
二、作为权力装置的胶片证据
《南京照相馆》最具独创性的叙事要素,在于赋予相机胶片以深刻的隐喻维度,使其成为权力博弈的核心装置,深刻揭露了日军“亲善宣传”的虚伪本质。起初,日军将他们在南京城犯下的暴行瞬间一一拍照记录,影片通过蒙太奇技巧将子弹上膛与胶片安装、枪击与按下快门的动作并置,揭示影像生产与暴力实施的同构性策略资本,摄影这一行为已然成为强权者的仪式化展演。
侵略者将这些相片作为震慑中国、摧毁其抵抗力的“战利品”,但因惧怕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上级禁用了这些暴行照片,加盖了“不许可”的印章严禁传播。
日军转而利用“亲善照”制造虚假的文明征服叙事,通过摆拍将暴力转化为“中日一家亲”,前一秒将哭泣的婴儿狠狠摔在地上,下一秒就要一对伪夫妻抱着死亡的婴儿拍摄和睦的家庭照,日军试图伪造证据将屠戮改写为拯救,将殖民统治美化为秩序重建,此时镜头框取的“他者”不过是权力的操控,胶片不再记录真实,而是篡改历史的帮凶者。
影片中的主角团在目睹日军的滔天罪恶下逐步觉醒,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日军的屠城罪证,将这偏安一隅的暗房转化为抵抗战场,手无寸铁的他们竭力守护这些珍贵的胶片证据,将其视作反抗的武器。伴随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照片公之于众的那一刻,相机胶片从记录罪恶到见证正义,完成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角色转变与权力置换,这昭示了一种历史的终极审判——无论侵华日军如何试图掩盖罪恶粉饰太平,用强权篡改影像证据,真相终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大白于世。
三、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克制
由于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相关题材影片常陷入创伤奇观化的创作症候,《南京照相馆》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以克制的镜头完成对战争暴力的美学转译,兼具历史严谨性与全龄普适性。
影片没有回避枪杀、杀人比赛、活焚、杀婴、强暴、万人坑等日军所犯下的骇人罪证,但视听呈现都较为克制,大多有作为“中介”的缓冲地带,观众或是通过相机胶片间接见证,或是跟随主角的视点远景式地目睹现场,女性受到侵害的场景也做了隐晦式处理。影片消解了暴行现场直接闯入视线的冲击感与不适感,对沉重的历史苦难予以敬畏。
与此同时,影片超越了传统战争片对军事暴行的刻画,而是对准日军的文化掠夺策略,揭露出一种更深层的文化暴力。
日军草菅人命,却对中国瓷器和文化古籍爱护有加,这种对器物文明的极端珍视与其对生命的病态漠视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它暴露了侵略者更为阴险的意图:不仅要摧毁中国人的肉体,更要斩断其文化根脉,瓦解其精神认同。这种对日军文化心理的精准剖析,为战争叙事开辟了新的认知深度,它不再仅仅停留在对肉身暴行的控诉,而是深入挖掘了侵略者实施文化灭绝的动机与手段。
《南京照相馆》完成了对战争暴行从肉体到精神层面的双重控诉与深刻反思,这种聚焦于微观史视角与文化维度的叙事,反而因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在同类题材中振聋发聩。影片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上映,是一次对民族创伤的庄重回望,它照亮了历史的底片,让每一代观众成为真相的见证者与和平未来的守护者。
撰稿:朱怡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关耳
配资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