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02 09:17:12
美国又在台湾问题上玩新花样了!派人进驻台岛旗开网,这次不是国务院官员,也不是五角大楼的军事代表,而是一个听起来很“创新”的角色——国防创新单位(DIU)的所谓“联络官”。
(美国计划向台湾,派驻一位国防创新单位(DIU)的“联络官”)
1、美军紧急派人登岛,布局2027年大战
按照美军计划,这位“联络官”将在年底前进驻台湾,重点推动无人机领域的合作,直接嵌入岛内的科技体系,为潜在爆发的台海冲突做准备。
乍看之下,这似乎只是一次普通的技术交流。但稍微了解美国国防部运作的人都知道,DIU根本不是普通的创新机构。它成立于2015年,表面上是为了促进军民融合,加速商业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实则是五角大楼为了绕过传统采购流程、快速获取先进技术而设立的特殊部门。说白了,这就是美军在全球搜刮技术的“特种部队”。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位联络官不会直接进入台湾的防务部门,而是挂靠在“美国在台协会”(AIT)办公室。这种安排看似文职,实则军事意味浓厚。无人机合作只是表象,美国真正盯上的是台湾完整的科技产业链,特别是台积电等龙头企业所代表的半导体和高端制造能力。
(美国多年来旗开网,觊觎台积电等企业的半导体制造能力)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类似举措的对象屈指可数。除了台湾,目前只有日本被列入DIU派驻计划,而英国是唯一设有DIU常驻机构的地区。这种选择性部署暴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构建一个以五角大楼为核心的“非官方军事科技联盟”。台湾被纳入这个名单,根本不是因为美国重视台湾,而是将其视为“高风险高收益”的试验场。
2、台当局主动“递刀”,心怀不轨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对美国如此明显的战略意图,台当局不仅没有保持警惕,反而敞开大门、积极配合。从“科技部”到“经济部”,再到各产业协会,台当局几乎动员了整个行政体系来配合美国的这项计划。
这种主动“递刀”的行为,让人不得不质疑:台当局到底是在维护台湾民众的利益,还是在为外部势力服务?
(面对美国的科技和安全钳制,台当局丧失了战略主动性)
美国DIU最擅长的就是把民用技术转化为军用产品,他们与科技企业签订的每一份“商业合同”,都可能随时转变为“国防合约”。台湾企业或许最初能获得一些订单,看似尝到甜头,但长远来看,整个产业都将被纳入美国军工复合体的供应链体系,失去自主发展的可能性。
回顾历史,美国类似的操作模式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星球大战”计划,以合作研发为名,成功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和科技体系。如今对台湾的这套做法,本质上如出一辙——以科技合作为幌子,实现战略控制之实。
3、配合美国唱“双簧”,害人害己
台当局这种“鸵鸟政策”恰恰暴露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真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何须如此遮遮掩掩?事实上,台湾当局心知肚明:让美国国防系统的官员直接介入本地科技产业,无异于引狼入室。
(台湾不仅无法实现“科技自强”,反而正在成为美军技术供应链中的附庸)
但他们选择装聋作哑,甚至配合美方唱双簧。从战略层面看,台湾正在丧失最后的技术自主权。美方联络官将深入台湾的研发体系、人脉网络和供应链,其评估范围从无人机到人工智能,从量子技术到芯片制造,几乎涵盖所有关键科技领域。这意味着台湾的科技命脉将被美国牢牢握在手中——哪些技术可以发展,哪些需要限制,都将由美方说了算。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技术控制往往伴随着安全风险。以无人机合作为例,美方很可能要求台企开放源代码、共享数据接口,甚至植入后门程序。这些操作表面上是为了“技术兼容”,实则为美方远程控制埋下伏笔。类似的手法美国在多个国家都曾使用过,比如通过软件更新远程锁死他国购买的武器装备。
历史经验表明,一旦科技体系被外部势力掌控旗开网,想要重新夺回主导权将难如登天。台湾若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最终不仅会失去技术自主权,更将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当利用价值被榨干之后,等待台湾科技业的恐怕不是繁荣,而是沦为又一个“夕阳产业”的悲剧命运。
配资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