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7 09:08:47
近年来,公共废物箱的数量和位置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上海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对全市的公共废物箱进行动态调整。
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公开数据显示,上海环卫废物箱的数量从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前的6.2万个减至2022年上半年的3.6万个,此后又逐步做“加法”,截至今年4月底,优化调整至近4.6万个。
优化调整并非简单的数字加减,根本目的是平衡好引导市民正确分类投放废弃物和便民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加减”的结果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先进的城市运维管理经验和智慧。
今天(7月25日)上午,源深体育中心地铁站2号口附近的公交车站旁,天佑市政公司张杨路高标准保洁班组的李瑞学拿出电子卡片,对准废物箱上的“打卡点”,确认打卡后,他更换了箱内即将满溢的垃圾袋,并把废物箱里里外外认真擦了一遍。
李瑞学告诉记者,他按照路段远近事先自己排了一个巡回保洁的计划路线大唐资本,这个点位本来要放到后面再打理,但收到了“废物箱即将满溢”的提示,便马上赶了过来,“有规定,接到提示20分钟内要尽量赶到”。
李瑞学刷卡,留下废物箱保洁记录。 陈玺撼摄
计划赶不上变化,频繁的“即将满溢”提示会不会打乱“老法师”们清扫道路的节奏?李瑞学坦言,刚开始的确有点不适应,但和“会思考”的废物箱打交道久了后,就能发现好处。
李瑞学负责的保洁区域有20多个环卫废物箱,原本的“节奏”是平均每个废物箱一天清理4次,在此基础上,个别根据经验判断客流量比较大的点位,再酌情增加一至两次保洁。
“这些保洁计划都是凭个人经验制定,属于‘拍脑袋’。”李瑞学说,废物箱加装智能装置,有了满溢情况监测和保洁打卡功能后,就能分析后台数据,让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效率。
就好比源深路张杨路东南角的废物箱大唐资本,扔垃圾的人特别多,一天四次按部就班地去清理根本不够,清理太勤快又容易遇到一些空闲时段空箱或箱内垃圾很少而“白跑一趟”的问题。这个时候,后台的大数据就会告诉保洁员,一天里哪些时段来清理、清理几次的效率最高。
现在,李瑞学心里有了新的清理计划路线,20多个环卫废物箱不再按照路程远近排列,而是结合路程远近和满溢速度来综合考量,“有些特别容易满的就增加清理次数,其他废物箱一天清理两三次就可以了”,此举大幅节省了环卫师傅的无效劳动时间,让他们投入更多精力在机械作业无法替代的人工精细化保洁领域。
天佑市政公司环卫项目经理沈嘉平介绍,该公司现在负责陆家嘴、潍坊新村、洋泾三个街道的上千个环卫废物箱,目前已有近200个废物箱完成升级,可以实时监测垃圾容量、清洁状态。
上百个废物箱的数据汇总到一个管理平台,解决了过去废物箱满溢、保洁没有数据的痛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了帮助环卫师傅提升工作效率,这些实时监测数据还能成为全市进一步优化公共废物箱设置的决策依据。
此前,缺乏数据支撑始终是上海优化公共废物箱设置的一大痛点。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的《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2023版)》明确,原则上,每座公交站点、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附近50米以内、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设施)出入口附近50米以内、每2000平方米公共广场、每1500平方米口袋公园或开放绿地,应当设置一处废物箱;旅游景区、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每50米设置一处,商业步行街路幅平均宽度超过20米的,宜两侧交叉设置,单侧间距可大于50米。
虽然导则强调因地制宜设置废物箱,但主要还是根据公共场所的类型、面积等要素来引导设置废物箱。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废物箱清理没多久就满了。如果一天清理五六次都赶不上扔垃圾的速度,就可向有关部门反映,研究增设废物箱或优化区域内的废物箱布局。”沈嘉平表示。
今天在张杨路上,记者还看到一台正在“学习”的自动驾驶清扫机具,可自动按照规定路线清扫道路和洒水。沈嘉平告诉记者,高温时段,它们将代替人工坚守岗位,将来,它们还可以帮助巡视道路两侧的落地垃圾,并成为市民游客反馈环境卫生问题的“流动意见板”。
据了解,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并不难,只要在自动驾驶清扫机具一侧安装具有图像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并贴上收集意见的网页二维码。届时,如同智能废物箱为优化废物箱设置提供可靠依据那样,自动驾驶清扫机具能为优化道路保洁效率给出真知灼见,让上海美好的市容环境更持久。
这种自动驾驶清扫机具要深度学习200个小时或走过1000公里的道路,才能“出师”。 陈玺撼摄
配资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